2022年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1)

普通专升本 责任编辑:宋丽丽 2022-01-11

摘要:本文是2022年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1),通过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考核相关的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供大家参考。详情见下文。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井底之蛙”这个典故最早见于(C)。

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战国策》

2.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中“见”的意思是(B)。

A. 看见B. 谒见C. 接触D. 显示

3.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倡导的是(B)。

A. 无为而治B. 王道仁政C. 贵君轻民D. 称霸天下

4. 下列句子中“于”字表被动的是(D )。

A.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B.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C. 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 《谏逐客书》选自(C )。

A. 《史记·秦本纪》B. 《史记·秦始皇本纪》C. 《史记·李斯列传》D. 《史记·吕不韦列传》

6. 《谏逐客书》的文体属于古代应用文中的( B)。

A. 序跋B. 奏议C. 诏令D. 檄移

7. 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其中“丞相”是指(D )。

A. 萧何B. 曹参C. 曹操D. 诸葛亮

8.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最有名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 D)南山。”

A. 望B. 看C. 眺D. 见

9. 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C )。

A. 王昌龄B. 王维C. 陶渊明D. 白居易

10.《山居秋暝》的( C)是:“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A. 首联B. 颔联C. 颈联D. 尾联

二、判断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您认为正确的,打“√”;您认为错误的,打“×”。请把记号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

2.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

3. 《季氏将伐颛臾》章是选自《论语·季氏》。(√ )

4. 《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采用的驳论方式是反驳论证。(× )

5.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其中“树”的意思是“树木”。 (×)

6.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其中“大方之家”的意思是“学问高深的人,懂得大道理的人”。 (√)

7.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其中“赍”的意思是“送给”。 (√ )

8. 《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

9. “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其中“垂”的意思是“流传”。 (√)

10.《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

11. “气,水也;言,浮物也。”这种修辞手法属于“比喻”中的明喻。(× )

12.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其中“会谈”的意思是“双方或多方共同商谈”。 (√ )

13.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其中“史鉴”是泛指史籍。(√ )

14. 《断魂枪》这篇小说的警世意义是:必须面向世界,必须与时俱进。(√)

15. 《再别康桥》一诗体现了徐志摩诗歌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

16. 李白的《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诗,也是一首七言歌行体诗歌。(√ )

17.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其中“凌”的意思是“侵犯,欺侮”。 (√ )

18. 在《箱子岩》中,作者希望人们用划龙舟的精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19.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孤城”就是指玉门关。(√)

20.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尔”的意思是“如此,这样”。 (√ )

21. 《再别康桥》中的“康桥”是指剑桥。(√ )

22.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其中的“趾相错”形容人多。(√)

23. 《种树郭橐驼传》:“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意思是:把您的种植原理,移用到做官治民上去,可以吗?(√ )

24. “闻鸡鸣,即起盥栉。”其中“盥栉”的意思是“梳洗”。 (√)

25. 《报刘一丈书》采用了漫画式的夸张笔法,揭露了当时官场的丑恶,表现了作者决不向权贵低头献媚的志节。(√ )

三、多项选择,共6题,每题5分.,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能是多个,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沙滩上的脚迹》最后写道:“他觉得愈加有把握了,等天亮再走的念头打消得精光,靠着心火的照明,在纵横杂乱的脚迹中他小心地辨认着真的人的足印,坚定地前进!”其中“心火”象征(BCD )。

A. 心中的怒气B. “他”追求“真的人的足印”的动力C. “他”的精神支柱D. 理想之火

2. 主题即文章的主旨、立意,要求(ABCD )。

A. 正确B. 深刻C. 鲜明D. 集中

3. 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ABD )三要素。

A. 论点B. 论据C. 论难D. 论证

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BCD )。

A. 比喻B. 对偶C. 谐音D. 双关

5. 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ABD )三要素。

A. 论点B. 论据C. 论难D. 论证

6. 《爱尔克的灯光》一文将(ABC )熔于一炉。

A. 叙述B. 议论C. 抒情D. 说明

大学语文样卷(2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游刃有馀”这个成语的出处是(C)A. 《论语》B. 《左传》C. 《庄子》D. 《战国策》

2. “弃甲曳兵而走。”其中“兵”的意思是(A)。

A. 兵器B. 军队C. 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D. 指军事或战争

3. 《谏逐客书》一文的说理方法是:正反并论,(B)对举。

A. 厉害B. 利害C. 利益D. 祸害

4. “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采用的修辞手法是(D)。

A. 比喻B. 排比C. 层递D. 对偶

5. “惟陈言之务去”写作主张的提出者是(A)。

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

6. 周作人所参加的文学社团是(A)。

A. 文学研究会B. 创造社C. 新月社D. 沉钟社

7. 跟《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中“惊”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C)。

A. 惊天动地B. 惊心动魄C. 一声惊雷D. 打草惊蛇

8.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中的“雪山”是指(C)。

A. 天山B. 昆仑山C. 祁连山D. 岷山

9. 我国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是(D)。

A. 王维B. 李白C. 杜甫D. 岑参

10.李白的《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象征意义是(D)。

A. 心绪茫然B. 壮志未酬C. 前途暗淡D. 世路艰险

二、判断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您认为正确的,打“√”;您认为错误的,打“×”。请把记号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 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2. 《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3. 《马伶传》中“伶”的意思是“指戏曲演员”。 (√ )

4. “既来之,则安之。”译文是:已经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

5.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庠序”的意思是“古代乡学,泛指学校”。 (√ )

6. 李白的《行路难》中使用了关于吕尚典故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 (√ )

7.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其中“见背”的意思是:弃我而去世,是长辈“死”的婉辞。(√)

8.“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类比法。(√ )

9.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其中“原”的意思是“原来”。 (×)

10. 《灯下漫笔》一文中,作者所说的“第三样时代”的含义是“人民当家作主不再做奴隶的时代”。 (√ )

11.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著作。(√)

12. “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其中“博物”的意思是“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

13.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其中“阙”的意思是“通‘掘’,挖”。 (√ )

14. 《论气节》提倡知识分子应该持有以“气”为主的具有“正义感”和“行动”的新的气节观,表达了作者对知识青年的殷切期望。(√ )

15. 《前赤壁赋》继承了主客对话、抑客伸主的传统表现手法。主客对话的实质是代表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客”宣泄了作者因政治失意产生的苦闷,“主”则表现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最后“主”说服“客”,即思想中积极的一面战胜消极的一面,从而肯定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6. 杜甫的整个诗歌创作,就是他的时代的一面镜子,因此,后人把他具有强烈的民主性和现实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称为“诗史”。 (√)

17. “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馀。”其中“直”的意思是“价值,后作‘值’”。 (√ )

18. 《氓》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以比、兴为主。(× )

19. 杜甫《蜀相》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

20. “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穿”的意思是“穿上”。 (× )

2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中“几多”的意思是“多少,几许”。 (√ )

22. 《故乡的野菜》是一篇描写江苏地区民情风俗的散文。(× )

23. “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其中“颇”的意思是“很,相当地”。 (√ )

24. 《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对姐姐的回忆采用了插叙的方式。(√ )

25.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其中“点缀”的意思是“指一种增加美感的衬托或装饰”。 (√ )

三、多项选择,共6题,每题5分.,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能是多个,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题材即用于写作的材料,要求(ABC )。

A. 真实B. 典型C. 新颖D. 虚假

2. (ABCD)都属于韵文的范畴。

A. 诗B. 词C. 曲D. 赋

3. 《爱尔克的灯光》一文将(ABC )熔于一炉。

A. 叙述B. 议论C. 抒情D. 说明

4. “养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这几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AB )。

A. 比喻B. 对偶C. 排比D. 层递

5. 《故乡的野菜》一文中写了(ABD)等三种野菜。

A. 荠菜B. 黄花麦果C. 蒲公英D. 紫云英

6. 《选择与安排》:“一部戏剧或小说的人物和故事,如果不分宾主,群龙无首,必定显得(AB )。”

A. 零乱B. 芜杂C. 丰富D. 多彩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普通专升本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3年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厂商认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