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护理考试中,关于“医院感染控制:从手卫生到隔离技术”的部分,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的隔离措施差异是一个重要考点。以下是对这三种传播方式隔离措施差异的分析,并结合新冠防护案例进行强化记忆。
一、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的隔离措施差异
1、空气传播
- 定义:病原体通过空气入侵到新的宿体。
- 隔离措施:
在接触可能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护人员和患者均应佩戴口罩,并定期更换。
加强通风,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消毒标准进行每日消毒。
2、飞沫传播
- 定义:病原体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等入侵到新的宿体,飞沫传播也属于空气传播的一种。
- 隔离措施:
患者应佩戴口罩以防止唾液飞溅。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还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
患者与非患者之间应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应戴手套。
3、接触传播
- 定义:病原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某种物质之后,新的宿体在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之后造成的传播。
- 隔离措施:
患者应尽量隔离于单间。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应戴手套,并在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患者周围物品以及周围环境应每天消毒,并用消毒液擦拭。
二、新冠防护案例分析
以新冠防护为例,这种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在疫情期间,为了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采取了以下隔离措施:
- 佩戴口罩: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医疗机构,人员均需佩戴口罩,以减少飞沫的传播。
- 保持社交距离:人们之间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以降低飞沫传播的风险。
- 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以减少空气中的病毒载量。
- 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佩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和防护服,以全面保护自身免受病毒感染。
- 接触隔离:对于确诊或疑似新冠感染的患者,采取单独房间隔离措施,以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机会。
如需更多免费备考资料、免费核心母题、免费视频课程等,请在应用市场搜索【希赛医卫题库】下载APP,或直接扫描下方小程序免下载先体验,包含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功能~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全科课程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全科进阶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无忧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300元/全科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题库会员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相关推荐:
执业护士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