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医护理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强调 “三分治,七分养”,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常见护理方法的重点内容:
一、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
1、整体观念
-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认为人体是由各个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例如,肝脏的病变可能会通过经络影响到眼睛,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
-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如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春季多风,易引发风邪感冒;夏季炎热,人体易出现暑热病症等。
2、辨证施护
- 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型。例如,同样是咳嗽,可辨证为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肺阴虚证等不同证型。
- 施护: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如对于风寒犯肺证的咳嗽患者,护理上应注意保暖,可给予温热的解表散寒药物;而对于肺阴虚证的咳嗽患者,则要注意滋阴润肺,环境宜保持湿润等。
3、经络学说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如按摩足三里穴可调节脾胃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4、气血津液理论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有滋润和濡养的功能。气血津液的失调会导致各种疾病,护理时要注意调理气血、补充津液等。
二、中医护理的常见方法
1、生活起居护理
- 顺应四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生活起居。如春季应早睡早起,多参加户外活动;冬季宜早睡晚起,避免受寒。
- 环境适宜:保持病室的温度、湿度、光线等适宜。如热证患者,病室宜凉爽通风;寒证患者,病室应温暖向阳。
- 起居有常: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做到劳逸结合。
2、饮食护理
-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饥过饱。如脾胃虚弱患者,应少食多餐。
- 辨证施食:根据患者的证型选择合适的食物。如热证患者可多吃清热的食物,如绿豆、苦瓜等;寒证患者可适当食用温热性食物,如生姜、羊肉等。
- 食物禁忌:不同疾病有不同的饮食禁忌。如水肿患者应限制盐的摄入;皮肤病患者应避免食用海鲜、辛辣等发物。
3、情志护理
- 情志相胜:根据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用一种情志去纠正另一种不良情志。如喜胜忧,对于忧思过度的患者,可通过让其听相声、看喜剧等方式使其心情愉悦,缓解忧思。
- 移情易性: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从不良情志中解脱出来。如鼓励患者参加绘画、书法、音乐等活动。
4、给药护理
- 服药时间: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情需要确定服药时间。如补益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宜空腹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
- 服药方法:中药汤剂一般温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丸剂、散剂等按规定用温开水或其他药引送服。
5、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 针灸护理:针刺时要注意患者的体位舒适和局部皮肤的消毒,防止感染和晕针等情况发生。艾灸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防止烫伤。
- 推拿按摩护理: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体质选择合适的手法和力度。如小儿推拿手法要轻柔,成人推拿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大力度。
- 拔罐护理:拔罐时要选择合适的部位和罐具,掌握好留罐时间,一般为 10-15 分钟,避免时间过长引起皮肤水疱。
如需更多免费备考资料、免费核心母题、免费视频课程等,请在应用市场搜索【希赛医卫题库】下载APP,或直接扫描下方小程序免下载先体验,包含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功能~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全科课程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全科进阶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无忧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300元/全科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题库会员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相关推荐:
执业护士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