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友病,作为一种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所引发的出血性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诸多挑战。深入了解其病症表现、治疗手段以及护理要点,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意义重大。
一、临床表现
(一)出血症状
出血是血友病最为突出的表现,多为自发性出血,或者在遭受轻度外伤、进行小手术,例如拔牙、扁桃体摘除术后,便会出血不止。患者出血具备以下显著特征:
1、先天性与终身性:自出生起,出血倾向便伴随患者终身,这是由其遗传特性决定的,患者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比常人更高的出血风险。
2、软组织与深部肌肉血肿:常表现为软组织或深部肌肉内血肿,这些血肿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形成,如在日常活动中,即使没有明显的外力撞击,也可能因微小血管破裂而逐渐形成血肿,导致局部肿胀、疼痛。
3、负重关节反复出血与关节炎:负重关节,像膝关节,极易反复出血。随着出血次数的增多,最终会引发血友病性关节炎。此时,关节会出现肿胀、僵硬、畸形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骨质疏松、关节骨化以及相应的肌肉萎缩。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还会降低其生活自理程度。
(二)血肿压迫表现
1、神经压迫症状:当血肿压迫周围神经时,会导致局部疼痛、麻木以及肌肉萎缩。例如,血肿压迫上肢神经,可能会使手部感觉异常,活动灵活性下降。
2、血管压迫影响:压迫血管会造成相应供血部位缺血性坏死或淤血、水肿。在口腔底部、咽后壁、喉部及颈部等部位出血时,可能会因压迫呼吸道而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窒息,危及患者生命。
3、输尿管压迫后果:若血肿压迫输尿管,会致使排尿困难,影响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长期的排尿困难还可能引发其他泌尿系统并发症,进一步损害患者健康。
二、治疗原则
当前,血友病尚无能够完全根治的方法,患者需要接受终生治疗。治疗原则强调尽早、足量以及维持足够时间。
(一)替代治疗
替代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即通过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凝血因子,来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风险。例如,定期输注凝血因子制剂,使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水平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从而降低出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二)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则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它是在患者尚未出现明显出血症状时,就规律性地给予凝血因子补充,以预防出血事件的发生。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因出血导致的关节损伤、血肿压迫等并发症,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护理要点
(一)心理护理
由于血友病需要终生治疗,患者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和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其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疾病。
(二)出血护理
- 预防外伤与出血:防止外伤是减少出血的关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小心,避免剧烈运动和危险行为,尽量减少受伤的机会。
- 用药方式选择:在用药方面,尽量采用口服用药。若必须进行肌注或静注,在注射完毕后,至少要压迫穿刺部位5分钟,以防止出血和血肿形成。
- 口腔与饮食护理:注重口腔卫生,预防龋齿的发生。因为龋齿可能会导致口腔出血,而血友病患者一旦口腔出血,止血难度较大。同时,要避免拔牙,不食用带骨、刺以及油炸食物,防止刺伤消化道黏膜引发出血。
(三)关节护理
- 关节腔积血处理:当关节腔出现积血时,要及时制动并保持功能体位。这有助于减轻关节疼痛,防止关节进一步损伤。
- 出血控制后的康复:在出血得到控制后,应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关节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可根据医嘱输注凝血因子,辅助关节康复。
(四)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和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频率以及血肿压迫的症状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五)用药护理
- 凝血因子输注:在输注凝血因子时,应在凝血因子取回后立即进行输注,以保证凝血因子的活性。
- 输血反应监测:输注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有无输血反应,如发热、皮疹、呼吸困难等。若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药物禁忌遵循:严格遵医嘱用药,严禁使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抑制血小板聚集或使血小板减少的药物,防止加重出血风险。
如需更多免费备考资料、免费核心母题、免费视频课程等,请在应用市场搜索【希赛医卫题库】下载APP,或直接扫描下方小程序免下载先体验,包含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功能~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全科课程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全科进阶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无忧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300元/全科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题库会员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相关推荐:
执业护士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