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青岛市传染病医院86岁护士李桂美因“退休返聘坚守岗位”引发舆论热议。这位从业近70年、荣获南丁格尔奖的护理界泰斗,其职业精神本应备受尊崇,却因一张排班表陷入“占用编制阻碍新人”的质疑漩涡。事件背后,折射出护理行业编制管理、人才流动与代际公平的深层矛盾。
一、争议焦点:荣光履历与现实困境的碰撞
(一)李桂美:护理界的“活化石”
- 职业历程:
1958年入行,历经流行性肝炎疫情、公共卫生体系变革,退休后返聘持续服务临床。曾自掏腰包20万元设立护士基金,捐献奖金支持护理事业,获“南丁格尔奖”“全国优秀护士”等荣誉。
- 行业影响:
其“春节留守医院”“照顾外籍船员患者”等事迹被视为职业道德典范,成为年轻护士的精神标杆。
(二)矛盾爆发:一张排班表引发的质疑
- 匿名爆料:
有护士反映,部分退休返聘人员“签到式在岗”却占用编制,导致新人入职受阻。李桂美所在科室近年因“编制满员”刷下至少3名应届毕业生,年轻护士面临“转正无门”的困境。
- 数据对比:
护理专业就业率从2015年的98%骤降至2024年的61%;全国50岁以上在岗护士超12万人,但仅20%参与临床一线,编制资源闲置与新人就业难形成鲜明冲突。
二、行业痛点:编制固化下的代际公平危机
(一)编制管理的“双向挤压”
- 出口不畅:
现行政策未明确退休返聘人员的编制退出机制,资深从业者长期占用编制,导致基层医疗机构“老人不退、新人难进”。
- 入口收窄:
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我国护士总数需达550万人,但2024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同比下降12%,反映出职业吸引力与编制瓶颈的双重影响。
(二)临床效能与人力浪费的失衡
- 人力资源错配:
高龄返聘人员多因体力限制难以承担高强度临床工作(如夜班、重症护理),却占据编制资源;年轻护士虽具备专业活力,却因缺乏岗位机会被迫转行。
- 职业发展断层:
某三甲医院调研显示,30岁以下护士占比从2018年的45%降至2024年的28%,青黄不接趋势加剧行业老龄化。
三、深层矛盾:传统价值观与现代职场规则的冲突
(一)对“奉献精神”的认知分化
- 正向评价:
部分网友认为李桂美“终身奉献”体现职业信仰,应被视为行业楷模;
- 反向质疑:
年轻从业者指出,“道德荣光”不应掩盖编制制度的不合理性,需区分“个人奉献”与“制度缺陷”。
(二)职业生态的代际差异
- 老一辈价值观:
强调“岗位忠诚”与“集体主义”,李桂美本人曾表示“医院需要我,我就继续干”;
- 新生代诉求:
关注公平性与职业发展空间,某护理专业毕业生直言:“我们尊重前辈,但也需要生存与成长的机会。”
四、破局思考:平衡传承与革新的路径
(一)编制制度优化
- 动态退出机制:
对退休返聘人员实行“编制随退随收”,优先用于招聘应届毕业生;
- 弹性岗位设置:
设立“专家顾问岗”“带教导师岗”,使资深护士从临床一线转向培训指导,释放一线编制资源。
(二)职业发展通道拓展
- 多元晋升路径:
完善“护理管理、专科护士、护理研究”等多通道晋升体系,减少对编制的单一依赖;
- 合同制改革:
在部分地区试点“编制备案制”,允许公立医院自主招聘合同制护士,享有同等职业发展权利。
(三)代际协作与价值融合
- 建立传帮带机制:
通过“导师制”让资深护士传授经验,同时明确其非临床职责,避免岗位重叠;
- 行业文化重构:
倡导“奉献精神”与“制度公平”并重,既致敬职业楷模,也保障新生代合理权益。
如需更多免费备考资料、免费核心母题、免费视频课程等,请在应用市场搜索【希赛医卫题库】下载APP,或直接扫描下方小程序免下载先体验,包含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功能~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全科课程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全科进阶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无忧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300元/全科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题库会员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相关推荐:
执业护士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