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三甲医院推出便民新举措:广州某医院实行5天半工作制并开设假日门诊,厦门中山医院更是宣布30余个专科“365天门诊全开放”,热门专家周末出诊、检查项目日常化。这些“无差别接诊”模式获患者点赞的同时,也将医护人员的工作节奏再次推向舆论焦点——当医院承诺“全年无休”,护士群体是否正面临新一轮的休息权挑战?
一、医院“无休”服务升级:患者便利与医护压力的双重现实
厦门中山医院的“王炸级”调整堪称典型:除磁共振外,B超、CT、胃肠镜等检查实现“当日开单当日完成”,护理专科门诊(如造口、PICC)周末上午开放,药房、注射室同步全勤。对上班族而言,这意味着“不用请假就能看专家号”,但对医护人员来说,却是排班表的全面重构:
- 时间碎片化:原本完整的周末被切割为“周六上午上班+下午休息”的模式,部分科室需连续工作6.5天
- 人力调配压力:热门科室专家周末出诊频次增加,护士需配合医生轮班,部分岗位出现“一人多岗”现象
- 弹性机制待考:院方称通过“病房人员轮岗、安排补休”应对,但一线护士反馈“调休难落实,加班成常态”
二、护理岗位的“无休”困境:从“弹性服务”到“刚性加班”
事实上,医护人员的“非标准工时”早已是行业常态。湖北、北京、上海等地推行的“午间门诊”“夜间门诊”,本质上是将护理工作从“8小时制”延伸至“12小时制”。某三甲医院护士透露:
- 节假日排班矛盾:急诊、手术室等核心部门需24小时值守,普通门诊护士则需在周末承担“支援岗”,导致“别人放假我上班,别人上班我调休”的错峰生活
- 人力缺口放大: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我国医护比虽达1:1.18,但临床一线仍存在“床位多、护士少”现象,“无休”模式下,人均分管床位从8张增至12张
- 健康隐患累积:连续三年的《中国护士职业发展报告》显示,超60%护士存在睡眠障碍,35岁以上护士慢性疾病患病率达28%,超时工作是主因之一
三、制度优化的关键
医院服务升级的初衷值得肯定,但人性化改革不应以牺牲医护休息权为代价。参考多地实践,可从三方面探索解决方案:
(一)科学测算人力成本
- 建立“门诊流量-护士配置”动态模型,如每增加10个专家号,同步增加1名导诊护士
- 借鉴厦门中山医院“医技检查集中化”经验,通过流程优化减少护士非必要劳动(如标本传递、报告解读)
(二)创新排班机制,落实法定休假
- 推行“AB角轮休制”:将护士分为两组,A组周末上班则B组weekday调休,确保每月累计工作时长≤167小时(法定上限)
- 试点“远程护理咨询”:通过线上平台分流轻问诊需求,减少线下门诊护士的重复性劳动
(三)完善激励保障,提升职业获得感
- 设立“节假日专项补贴”:参照《劳动法》支付2-3倍工资,或允许加班时长折算为“育儿假”“健康假”
- 建立“护士休息舱”等配套设施:在院区设置冥想室、午睡间,为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的护士提供15分钟强制休息
四、行业反思
当医院宣传“全年无休”时,不应只强调“患者随时能看病”,更要承诺“护士随时能休息”。正如某护理部主任所言:“一个疲惫的护士,很难提供有温度的护理服务。”从长远看,保障医护人员的休息权,既是职业伦理的要求,也是医疗质量的底线——毕竟,只有身心健康的医护群体,才能支撑起“健康中国”的长远蓝图。
如需更多免费备考资料、免费核心母题、免费视频课程等,请在应用市场搜索【希赛医卫题库】下载APP,或直接扫描下方小程序免下载先体验,包含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功能~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全科课程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全科进阶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无忧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300元/全科 |
2025年执业护士资格题库会员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相关推荐:
执业护士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