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哈尔滨马拉松赛场,一则护士夺冠后的采访意外冲上热搜——全职护士张水华以2小时35分27秒蝉联女子国内组冠军,赛后却对着镜头喊话领导:“我不要特殊假期,只希望能支持周末调休。领导说比赛是我个人爱好,得自己跟同事调班,同事愿意就去,不愿意就别去。我拿第一,就是想证明自己,盼领导能支持我。”
这番话像一颗石子投入舆论池,评论区瞬间“炸开锅”,不同立场的声音激烈碰撞,甚至连医护同行都分成了两派。
一、一派共情:“调休不是要特权,护士也该有自己的爱好”
不少网友,尤其是职场打工人,对张水华的诉求表示理解。在他们看来,张水华的核心诉求并非“搞特殊”,而是“正常调休权”——她没有要求领导额外批假,只是希望周末调休能得到支持,而非完全依赖同事“人情换班”。
“能在全职护士的高强度工作之余,把马拉松练到全国冠军水平,背后得挤多少休息时间?”有网友留言,“护士也是人,不是只有‘医护’这一个身份,凭什么不能有自己的爱好?她没耽误工作,只是想让调休更顺畅,这很合理。”
还有人提到,张水华的成绩本身是“正能量”——用业余时间突破自我,甚至为城市争光,领导若能适当支持,不仅是尊重个人需求,也是对员工积极生活态度的认可,反而能提升团队凝聚力。
二、更多争议:“看似求支持,实则让同事买单”
但评论区的主流声音,尤其是医护同行的反馈,却充满了无奈与反对。有护士网友详细解释了行业轮班的特殊性,点破了“周末调休”背后的隐性问题:“护士的班不是简单的‘三班倒’,一天可能有8点、12点、凌晨4点等五六个班次,工作内容交叉配合,一个完整轮休周期要9-12天,一周7天根本排不满,没人能保证每周周末休息。”
在这种轮班制度下,张水华想要“周末调休”,意味着必须有同事替她顶班——而顶班的人,往往是原本该周末休息的同事。“大家的周末都是熬完夜班、连轴转后‘轮’来的,不是凭空来的。帮你是人情,不帮是本分,没人愿意总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成全别人的爱好。”一位护士留言道,“她喊领导支持,看似是跟领导沟通,实则把压力转嫁给了同事——领导若‘支持’,最后还得同事来填班的窟窿,这不是‘背刺’同事是什么?”
更有人直言,张水华的表述忽略了同事的付出:“只提自己想调休,却没提怎么平衡同事的休息,听起来像‘利己主义’,没考虑到团队轮班的整体性。”
三、争议背后:“骂个人不如盯制度,医护轮班不该‘透支’人”
除了对“个人诉求”的争论,也有理性声音将焦点转向了问题的核心——医护行业的轮班制度。有网友指出,与其纠结张水华“该不该提调休”,不如追问:“为什么护士连正常周末调休都要靠‘求领导’‘求同事’?”
“医院轮班周期长、班次碎,很多护士连单休都保证不了,甚至偶尔要0休。”有业内人士透露,医护人员不仅要应对频繁值班,还要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长期处于“透支”状态。“张水华的诉求只是一个缩影,本质是医护人员‘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困境——行业性质特殊需要值班,但不能把人当成不用休息的机器。”
这些网友认为,真正该被关注的不是“张水华该不该调休”,而是“如何优化轮班制度,让医护人员的休息权有保障”。“如果制度能合理排班,让每个人的调休都有章可循,不用靠同事‘人情换班’,也不用靠‘拿冠军证明自己’来求领导支持,这种争议根本不会发生。”
有人甚至提到行业人才流失问题:“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当护士,除了工作累,还有一个原因是‘连自己的时间都掌控不了’。只有制度先变得人性化,保障医护人员的个体需求,才能留住更多人。”
如今,热搜热度虽在减退,但争议留下的思考仍在——当一个人的合理诉求,需要建立在另一个人的“牺牲”上时,问题或许早已不是“个人该不该争取”,而是“制度该如何兜底”。医护人员的休息权,不该只靠“人情”维系,更不该靠“拿冠军证明自己”来换取。
如需更多免费备考资料、免费核心母题、免费视频课程等,请在应用市场搜索【希赛医卫题库】下载APP,或直接扫描下方小程序免下载先体验,包含考前密押卷、经典母题、备考宝典、课程超市、每日一练、每周一测、考点练习、顺序练习、智能出题、题型专练等功能~
课程名称 | 有效期 | 课程价格 |
2026年执业护士资格全科课程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58元/全科 |
2026年执业护士资格全科进阶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198元/全科 |
2026年执业护士资格无忧通关班 | 购买后365天有效 | 300元/全科 |
2026年执业护士资格题库会员 | 月/季/年 | 30/月、40/季、50/年 |
相关推荐:
执业护士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