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帮助考生更多掌握执业西药师相关知识点,希赛网推出每日一病症学习系列,今天所讲病症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希望能让考生有所收获。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一、概述
1. 高尿酸血症:是指正常嘌呤饮食状况下,非同日 2 次空腹尿酸水平增高,男性 >420μmol/L(7.0mg/d),女性 >360μmol/L(6.0mg/d)。当嘌呤的代谢异常、体内核酸大量分解或食入高嘌呤食物时,血尿酸水平升高,形成暂无症状、无痛风石形成的高尿酸血症。
2. 痛风: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过饱和状态的尿酸钠微小结晶析出,沉积于关节、滑膜、肌腱、肾及结缔组织等组织或器官(中枢神经系统除外),形成痛风结石,引发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出现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疾病等多系统损害。
二、临床表现和分期
1. 无症状期:没有疼痛、关节炎等临床表现。
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疼痛剧烈,在 6 小时内可达高峰,第一跖趾关节为最常见发作部位,约占半数;其次为踝、足跟、腕、指关节等。
3. 间歇期:在急性期之后,可反复发作,多见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者,可表现为多关节受累;或仅有血尿酸水平增高,无明显临床症状。
4. 痛风石形成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者,反复发作痛风,可致多个关节受累,尿酸盐在关节的软骨、滑膜、肌腱等处沉积而形成痛风结石。
5. 痛风性肾病:尿酸结晶形成肾结石,出现肾绞痛或血尿;在肾间质沉积及阻塞肾集合管而形成痛风肾,可出现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表现。
三、治疗
(一)一般治疗
1. 生活方式改变。
2. 物理治疗:对有炎症的关节可行红外线理疗、透热疗法、矿泉浴、沙泥疗法、推拿按摩。
3. 适当碱化尿液:碳酸氢钠 3g/d、枸橼酸钠 3g/d,维持尿液 pH6.5,防止发生肾结石。
(二)痛风的治疗方案
1. 痛风急性发作期:以控制关节炎症(红肿、疼痛)为目的,尽早使用抗炎药。不能使用降尿酸药物。
(1)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的首选药物。
(2)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对有剧痛者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或双氯芬酸,次选布洛芬或尼美舒利。
吲哚美辛可作为急性期的基本用药,或在秋水仙碱疗效不好时作为替代药。
布洛芬控制急性发作效果不如吲哚美辛,但不良反应较小。
(3)糖皮质激素:可迅速缓解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上述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使用时,可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
2. 发作间歇期及慢性痛风和痛风性肾病期:以生活方式调整为主,并使用促进尿酸排出药或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使血尿酸维持在正常范围,预防急性期的发作及防止痛风结石的形成。
(1)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隆、丙磺舒,已有尿酸结石形成,或尿中尿酸 >540μmol/24 小时(900mg/24 小时)不宜使用。
(2)抑制尿酸生成:别嘌醇、非布司他,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或不适合使用排尿酸药物者。
四、用药注意事项
1. 秋水仙碱
不宜长期应用,若长期应用可引起骨髓抑制,血尿、少尿、肾衰竭,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是其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
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期妇女禁用。
2. 别嘌醇
痛风急性期禁用,通常于痛风炎症控制后(一般在痛风发作后 2 周)开始服用。
应用初期可发生尿酸转移性痛风发作,故于初始 4~8 周内宜与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服用。
嗜酒、饮茶或喝咖啡均可降低别嘌醇的疗效;用药期间不宜过度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3. 丙磺舒
痛风急性发作期禁用,因无镇痛和抗炎作用。
用药期间应摄入充足的水分(2500ml/d),并维持尿液呈微碱性,保证尿液 pH 在 6.0~6.5。
不宜与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盐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可抑制丙磺舒的尿酸排出作用,丙磺舒也可抑制阿司匹林由肾小管的排泄,使阿司匹林的毒性增加。
4. 苯溴马隆
痛风急性发作者不宜服用,以防发生转移性痛风。
在治疗初期宜同时服用秋水仙碱或 NSAIDs(非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
注意大量饮水,保持尿量超过 2000ml/d,碱化尿液(尿 pH 值维持于6.5)。
不宜联合服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盐,因其可抑制本品的排除尿酸作用。
5. 痛风急性期不宜用阿司匹林镇痛。小剂量阿司匹林尽管升高血尿酸,但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手段不建议停用。
执业药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