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帮助考生更多掌握执业西药师相关知识点,希赛网推出每日一病症学习系列,今天所讲病症为缺铁性贫血,希望能让考生有所收获。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各种原因的缺铁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所引起的低色素性贫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
一、发病机制与病因
1. 铁总量在正常成年男性为 50~55mg/kg,女性为35~40mg/kg。正常人每天造血需要铁20~25mg,主要来自衰老破坏的红细胞,正常人维持体内铁平衡需要每天从食物中摄取铁1~1.5mg,孕、乳妇2~4mg。
2. 铁剂主要从十二指肠吸收,铁缺乏时也可在胃和小肠下部吸收。其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① 胃酸和维生素C可促使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使铁易于被吸收。② 体内贮铁量影响铁吸收。正常人对铁的吸收率为 10%~20%,缺铁时可达 20%~60%。
3. IDA 为多因素发病,机体需铁量增加、丢失增加、摄入不足、吸收或利用减少都可引起 IDA。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1. 一般情况:乏力、困倦、活动耐力减退是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
2. 皮肤黏膜:结膜及甲床苍白,皮肤干燥、萎缩,毛发干燥、脱落,指甲扁平、反甲或脆裂。
3. 呼吸、循环系统: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出现乏力、心悸、气短等表现。
4. 中枢神经系统:头晕、眼花、耳鸣、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及注意力不集中。
5.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腹泻。
6. 泌尿生殖系统:女性可有月经增多或继发性闭经。严重贫血可有夜尿增多、低比重尿和轻度蛋白尿,男女均可有性欲减退。
(二)诊断
1. 贫血诊断:男性 Hb<120g/L,女性 Hb<110g/L,孕妇Hb<100g/L。
2. 贫血程度:Hb在 90~120g/L 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小于60g/L为重度。
3. 缺铁性贫血
急性失血时为正色素性贫血。
慢性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涂片检查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浅染。
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含量下降,总铁结合力升高。
三、药物治疗
1. 口服铁剂
(1)代表药物: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
(2)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首选方法,应根据血红蛋白水平估计补铁治疗剂量。Hb>110g/L,补充元素铁总剂量5g;Hb90~110g/L,补充 10g;Hb<90g/L,补充15g。
(3)最大缺点是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或便秘。
2. 静脉铁剂
(1)代表药物:右旋糖酐铁、蔗糖铁。
(2)胃肠反应重或经胃肠不能吸收,或需要快速补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静注或肌注补铁治疗。
(3)首次用药前应先给予试验剂量,并且应具备治疗过敏反应的应急措施,1 小时内无过敏反应者再给予足量治疗。
四、用药注意事项
1. 铁剂服用时间:空腹服用亚铁盐吸收最好,但其胃肠反应(胃灼热感、恶心、上腹不适和腹泻等)常使患者不能耐受,因此建议在餐后用,可有较好的耐受性。
2. 食物-铁剂相互作用
肉类、果糖、氨基酸、维生素C可促进铁剂吸收。
牛奶、蛋类、钙剂、磷酸盐、草酸盐等可抑制铁剂吸收。
茶和咖啡中的鞣质与铁形成不可吸收的盐。
3. 药物-铁剂相互作用
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H2 受体拮抗剂)影响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
四环素、消胆胺等阴离子药可在肠道与铁络合,碳酸氢钠可与亚铁生成难溶性碳酸铁,均影响铁剂的吸收。
口服铁剂可加用维生素 C,胃酸缺乏者与稀盐酸合用有利于铁剂的解离。
执业药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