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TSS与CMMI分别是什么?ITSS与CMMI有关联吗?ITSS和CMMI都是国际上广受认可的能力成熟度模型,但它们关注的领域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之间有关联,但并非直接竞争或替代关系。
ITSS和CMMI都是国际上广受认可的能力成熟度模型,但它们关注的领域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之间有关联,但并非直接竞争或替代关系。
一、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
1.是什么?
ITSS(InformationTechnologyServiceStandards)是一套成体系和综合配套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库,其核心原理是“人员、过程、技术、资源”四大要素的有机结合(最近版本发展为人员、过程、技术、资源、治理)。它最初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服务分会(ITSS分会)研制,后来成为了中国的国家标准(GB/T28827.1),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2.核心思想与目的
核心思想:确保IT服务提供方能够提供标准化、可信赖的IT服务。它强调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需求、设计、转换、运营和改进。
目的:指导企业建立标准化、流程化的IT服务管理体系,提升IT服务质量、降低风险、控制成本。它非常注重服务的交付结果和客户体验。
适用对象:任何提供IT服务的组织,例如:IT运维服务(如数据中心运维、桌面运维)、IT咨询服务、云计算服务、软件开发与维护服务。
3.成熟度等级
ITSS认证分为四个等级,从低到高表明服务能力的成熟度不断提升:
四级(基本级):建立了基本的管理制度,实施了部分核心流程。
三级(拓展级):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流程,并能有效运行。
二级(协同级):实现了部门间、组织间的协同合作,服务与业务目标紧密结合。
一级(提升级):建立了量化管理体系,能够基于数据持续优化和改进服务。
二、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1.是什么?
CMMI(CapabilityMaturityModelIntegration)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开发的过程改进框架和评估标准。它最初专注于软件开发领域(其前身是SW-CMM),现已发展成为覆盖产品开发、服务交付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模型。
2.核心思想与目的
核心思想:通过改进组织的过程能力来提高其产品质量和开发效率。它关注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对”。
目的:帮助组织识别其过程的强项和弱项,从而引导组织进行持续的过程改进,使开发活动从“无序混乱”变得“有序可预测”,最终实现高效、高质量的产品交付。
适用对象:最初主要面向软件开发组织,现在已扩展到:软件开发与维护、硬件产品开发、服务交付(如CMMIforServices)、采购管理。
3.成熟度等级/能力等级
CMMI评估有两种表示法,等级从低到高代表组织过程能力的成熟度:
级别0-不完整级:过程未得到实施或部分实施。
级别1-已执行级:过程是临时、混乱的。
级别2-已管理级:项目层面的过程是受控的、可重复的。
级别3-已定义级:组织层面的标准过程已定义,并能根据项目特点进行裁剪。
级别4-量化管理级:过程通过统计和其他量化技术进行管理和控制。
级别5-优化级:专注于通过增量式和创新式的过程和技术改进来持续优化性能。
三、关联与互补性
领域互补:一个企业可以同时实施两者。例如:
用CMMI来改进其软件开发过程,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用ITSS来规范其软件上线后的运维服务过程,保证服务的质量。
这样,企业就从“做好产品”到“用好产品”实现了全覆盖。
理念相通:两者都基于“过程改进”和“成熟度”的理念,都旨在通过标准化和流程化来提升组织的整体能力和绩效。
内容有重叠:在一些过程域上可能有交叉,例如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等,两者都有相应的要求,但阐述的角度和细节可能不同。
ITSS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