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中,有一些重要知识点几乎是每年必考,比如教育重要人物及思想、情绪情感的培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等。以下是希赛网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2020年教师资格证笔试重要知识点整理(第二批)”,内容详情如下:
重要知识点14: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
记忆内容:
(1)《学记》——中国古代、世界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重要思想:
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②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③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④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⑤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
(3)卢梭:
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
(4)康德:
人是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并得到自我完善。
(5)洛克:
提出了“白板说”——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6)斯宾塞:
提出教育预备说——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教导每一个人怎样去过“完美”的生活。
重要知识点15:情绪情感的培养
可能考查形式:简单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成人的情绪控制;
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
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反思法、自我说服法、想象法)。
重要知识点16: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简答题
记忆内容: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重要知识点17:空间知觉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
记忆内容:
(1)方位知觉:3岁仅能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镜面示范”;7~8岁才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2)深度知觉:吉布森和沃克设计“视崖”实验——6个月大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3)形状知觉: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重要知识点18:德育方法
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说服教育法: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2)榜样示范法:
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实际锻炼法:
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4)陶冶教育法:
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5)品德修养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6)品德评价法:
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重要知识点19:教学评价的分类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简答题
记忆内容:
(1)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3)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重要知识点20:教学原则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
记忆内容: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直观性教学原则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3)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①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
②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适当地调整速度、增删内容。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重要知识点21:逻辑推理能力题
考查形式:选择题(每年两道)
记忆内容:
(1)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前推后,否后推否前;
否前、肯后不能推。
(2)真假话问题
直言命题常见矛盾:
所有是——有些非;
所有非——有些是;
某个是——某个非。
复言命题常见矛盾:
A或B——非A且非B;
A且B——非A或非B;
A推B——A且非B。
重要知识点22: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
记忆内容:
隐形课程的结构:
一般认为,隐形课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物质到心理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1)物质——空间类。这一类是指学校的建筑、校园的规划、学校的地理位置、教室的环境及布置、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学设备等。这一类处于最外层,可以被受教育者直观感受,也容易移植和改编。
(2)组织——制度类。这一类学校的组织制度、管理评价等广泛意义上的制度,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一类属于中层,较为隐蔽,因而也不太容易被改变。
(3)文化——心理类。主要是学校的正规课程、师生关系、行为心理、大众文化等方面内容。这一类处在隐形课程的最深层,是隐形课程的“硬核”,它的隐蔽性最深,惰性最大,最不容易被改变。
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的关系: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两者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转化。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形课程,而隐性课程也不断地转化为显性课程。两者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必然存在的课程形态。
重要知识点23:教育的一般原则
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4)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5)发展适宜性原则。①提出: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当时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的。②含义:一是年龄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③启示: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都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促进每一个儿童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重要知识点2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及表现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
记忆内容:
【原因】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表现】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重要知识点25:课程的类型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
记忆内容:
(1)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2)综合课程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3)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重要知识点26: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
可能考查形式: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教育性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
(2)客观性原则: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
(3)有效性原则: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一定要考虑方法和措施的效果如何,要用“育人”的态度去看事件,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无论什么事都应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4)可接受原则: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地接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积极加以改正。
(5)冷处理原则: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
沉着冷静面对;机智果断应对;公平民主处理;善于总结引导。
重要知识点27:写作
(1)立意,决定分数12分。文章应结合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围绕教师职业道德的塑造和重要性写作。
(2)卷面,影响分数5-8分。在同等文字表达和内容设置前提下,字迹好要占8分的优势;而造成识读困难的,直接定为四类文的分数。
(3)语言,影响分数10分。白话、套话、空话论述与运用引言、修辞方法的论说文,文章差距5-10分。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