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六)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责任编辑:甘婷 2020-04-01

摘要:以下是希赛网教师资格频道整理的“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第六部分,供各位备考考生参考。内容详情如下:

31、材料:

贾德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是学习迁移研究的经典实验之一。他以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作被试,将他们分成两组,要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在实验前,对一组讲授了光学折射原理,另一组不讲授,只能从尝试中获得一些经验。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1.2英寸处。结果,讲授过和未讲授过折射原理的被试,其成绩相同。这是由于在开始测验中,所有被试都必须学会运用标枪,理论的说明不能代替练习。当把水下1.2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4英寸处时,两组的差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未讲授折射原理一组的被试不能运用水下1.2英寸处的投掷经验以改进靶子位于水下4英寸处的投掷练习,错误持续发生;而学过折射原理的被试,则能迅速适应水下4英寸处的学习情境,学得快,投得准。

问题:

(1)贾德在该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何种学习迁移理论?

(2)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依据该理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什么?

(4)该理论对教学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上,提出了经验类化说(概括话理论)这一迁移理论。

(2)该理论的基本观点: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主要观点是:一个人只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该理论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应用于前后两种学习中。

(3)根据贾德的经验类化说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通过概括形成了能够泛化的共同原理。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要素是知识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

(4)概括化理论告诉我们,要重视基本原理、理论的教学,教会学生如何概括。

①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加强原理或规则的教学,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和规则的迁移。

②精选教材,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在教材的编排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考虑到学科知识本身的性质、逻辑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年龄特征等,还要照顾到教学时间和教法要求,力求把最佳的教材结构展示给学生。

③改进教材呈现方式,并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在教材的呈现上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使学生的知识在组织过程中纳入到网络结构中。并加强教材中概念、原理和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此外,在教材原理的学习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进行原理、规则的迁移应用。

④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多,学习迁移就越容易产生。

推荐阅读: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更多资料
更多课程
更多真题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3年

项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厂商认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