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区工作者不是临时工,而是聘用制员工。社区工作者一般是和街道或者镇政府签订劳务合同,合同期限较长,通常只要没有重大变故,合同可以一直续签直到退休。
社区工作者不属于临时工,而是属于聘用制的正式工。他们一般是和街道或者镇政府签订劳务合同,也有的是和私人机构或第三方签订合同,但通常都有较为稳定的工作保障。具体内容小编替大家汇总在了下文中,以便阅读了解~
一、主要类型
1、事业编制人员:部分地区的社区工作者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即正式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政府财政保障工资和福利。这类人员通常通过公开招聘进入,享有社会保险、公积金、带薪休假等完善的福利政策。
2、合同制人员:大多数社区工作者属于合同制员工,即由社区或街道与个人签订劳动合同,工资主要由地方财政拨款。虽然为合同制,但合同一般为长期签订,部分地区提供续约机制,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险和其他福利待遇,但不及事业编制完善。
3、临聘人员:少数情况下,社区会根据实际需求聘请临时工作人员,通常属于编外人员或劳务派遣。这类人员工作时间较短,收入和福利较低,转正机会有限。
二、薪资、福利待遇
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薪酬水平不高,但福利优厚,享有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福利。例如,上海市设立了“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工作每满3年提升1个等级,岗位变动、受教育程度或相关专业水平提升也可以提升等级;2024年北京市助理社工每月的补贴在200至280元之间,而中级社工师的补贴在300至460元之间。此外,部分地区还提供一次性奖励或纳入工资中。
三、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方面,事业编制人员可以通过考核晋升为社区主任、街道办工作人员等更高级别岗位。合同制人员部分地区提供转编制的考试或遴选机会。此外,社区工作者还可以横向发展,如加入非政府组织(NGO)、社会服务机构等。
社会工作者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