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岗十八级”制度的实施,各省市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岗位需要求来制定符合自身社区工作需要的岗位等级。那么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会统一吗?具体见下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着力建立健全梯次发展、等级明晰、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目前,大多数地区的岗位等级设定为“三岗十八级”,少部分为“四岗二十四级”。那么,建立岗位等级序列有何意义?对于社区工作者工资、晋升有什么影响呢?
一、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
“三岗十八级”制度根据工作者的岗位性质、工作年限、学历层次及专业水平等因素,将岗位分为正职、副职和一般工作人员三类,并设置18个薪酬等级。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薪酬体系的固有模式,实现了“一人一岗、一岗一待遇”,确保了薪酬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注:“四岗二十四级”制度——宁夏等地在2025年推出了新的岗位等级体系,增加了“专职工作人员”类别,并将等级晋升时间从3年缩短至2年,拉大了岗位薪酬级差,进一步激励社区工作者。
二、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通过岗位晋升、工作年限累计、学历提升以及取得社工证等方式,工作者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岗位等级和薪酬待遇。例如,取得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生、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分别视同在社区工作3年、5年、7年,为他们提供了快速晋升的机会。这种设计不仅让工作者看到了晋升的希望,还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三、推动治理现代化
“三岗十八级”制度有助于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科学的等级划分和动态调整机制,该制度为村社区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晋升空间和发展动力,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以适应基层治理的新要求。
四、提升薪资水平
实施“三岗十八级”制度后,许多地区的村社区工作者薪资都有了显著提升。例如,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的社区工作者月平均工资从约2500元提高到约4500元,涨幅高达2000元。这种薪资增长不仅提高了村社区工作者的生活水平,还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政府的关怀和认可,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事实上,这种定期涨工资机制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行,如上海市从2015年起连续8年调整社区工作者薪酬水平,调整后的平均薪酬达11284元/月;苏州市执行论岗论级的薪酬待遇制度,每年涨幅约5%。
综上所述,“三岗十八级”制度的实施,各省市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岗位需要求来制定符合自身社区工作需要的岗位等级。短期看,国家不会建立统一的岗位等级标准。但随着形势和情况变化,特别是国家职业标准出台以后,不排除全国统一岗位等级的可能。
社会工作者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