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分为不同的级别,以评估和认证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这些级别通常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其中初级和中级是最常见的两个级别。具体请见下文。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旨在评价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该考试根据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需求,共设置三个级别:助理社会工作师(初级)、社会工作师(中级) 和 高级社会工作师(高级)。这三个级别构成了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的完整阶梯,从入门到资深,逐级提升。
助理社会工作师(初级)
这是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的入门级别,主要面向刚进入社会工作领域或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从业人员。
考试科目为两科:《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和《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考试题型全部为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考试形式相对基础。
社会工作师(中级)
这是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的中级水平,要求考生具备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更丰富的实务经验。
考试科目为三科:《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和《社会工作实务(中级)》。
考试题型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科目全部为主观题(案例分析题、方案设计题),对考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
高级社会工作师(高级)
这是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的最高级别,代表行业内的专业权威。
考试仅设一科:《社会工作实务(高级)》,全部为主观题,侧重考察考生解决复杂社会问题、设计创新服务方案和进行专业督导的能力。
采用“考试+评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考试后还需参加高级职称评审才能最终获得“高级社会工作师”职称。
初级与中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的主要区别
尽管初级和中级都属于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但二者在多个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1、报考条件不同
初级:报考条件相对宽松。一般要求高中或中专及以上学历,部分学历层次需具备一定年限的社会工作经历(如取得高中/中专学历,需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中级:报考条件更为严格。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并根据学历和专业背景设定不同的工作年限要求。例如,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需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取得其他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需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这体现了对中级考生实务经验的更高要求。
2、考试科目与内容深度不同
初级:两科内容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相对浅显,适合初学者。
中级:三科内容更深入、更系统。《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涉及大量法律条文和政策解读;《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理论深度增加;《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则要求考生能独立分析复杂案例并设计服务方案。
3、题型与考试难度不同
初级:全为客观题,采用计算机阅卷,评分标准明确,难度相对较低。
中级:包含主观题,尤其是《社会工作实务》科目,需人工阅卷,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整体通过难度大于初级。
总的来说,初级是行业准入门槛,培养基础服务人才;中级则是专业深化阶段,推动从业者向管理型、专家型方向发展。考生可根据学历背景、工作经验及职业目标选择适配等级,逐步提升专业资质与竞争力。
社会工作者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2026年社会工作师考试
具体时间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