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级经济师考《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前者考六大板块,后者有10个专业可选。零基础考生可选工商、人力专业,按基础、强化、冲刺阶段合理备考,也有希望通过。
中级经济师考试设有《经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和实务》两个科目 。
《经济基础知识》是公共科目,内容广泛,涵盖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六大板块,共计37章。
该科目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经济知识的掌握程度,题型均为客观题,有70道单选题,每题1分;35道多选题,每题2分,满分140分。其知识点繁杂,像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微观市场结构等内容,需要考生全面复习、理解记忆。
《专业知识和实务》是专业科目,设有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财政税收、建筑与房地产经济、农业经济、保险、旅游经济、运输经济、知识产权这10 个专业。考生可依据自身工作背景、兴趣爱好或职业规划从中任选其一报考。
该科目同样为客观题,包括60道单选题(每题1分)、20道多选题(每题2分)以及20道案例分析题(每题2分),满分140分。
不同专业考查的重点不同,如金融专业侧重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知识,财政税收专业聚焦税收制度、财政政策等。
对于零基础考生而言,中级经济师考试并非高不可攀。
从专业选择上看,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较为友好。工商管理专业章节较少,内容多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通用知识,规律性强,计算题占比较低,通过率约为 25%。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考核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主要围绕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等实际场景展开,计算题极少,通过率约为37%。即使是零基础考生,凭借对人力资源工作的日常认知,也较易理解知识点。
零基础考生备考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
在基础阶段(3-6个月),可每天安排1.5-2小时通读教材,结合精讲班视频,理解知识点,如3月学习《经济基础知识》的经济学基础部分,梳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市场需求与供给等内容。
强化阶段(2个月)每天学习2.5小时,进行章节真题训练,整理错题本,查漏补缺。
冲刺阶段(1-2个月)每天学习3小时,多做模拟卷和历年真题,模拟考试场景,提升应试能力,同时利用三色笔记等资料强化记忆。
此外,还可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利用题库小程序进行碎片化刷题,巩固知识。只要选对专业,按计划认真备考,零基础考生也有很大机会通过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