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模考成绩在85-90分的中级经济师考生而言,虽接近合格线,但仍面临因轻敌、瓶颈或考试波动导致失败的风险。本文提出最后13天
现在距离202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只剩13天了,如果你的模考成绩一直在85到90分之间,先别急着松口气。这个分数段听起来挺稳,其实暗藏风险——它就像悬在合格线边缘的一根细线,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
为什么说90分反而“危险”?很多人觉得:“我都考90了,过84还不是手拿把攥?”但现实是,模考和正式考试环境完全不同。模考时你熟悉题型、心态放松,甚至可能已经做过好几遍类似的卷子;而考场上的紧张感、题目表述的微妙变化,都可能导致你实际得分比模考低个5到10分。这样一来,90分一掉就成了80出头,直接滑到不合格区间。
更关键的是,卡在90分左右的人,往往已经过了快速提分的阶段,进入了所谓的“瓶颈期”。这时候你会发现:错来错去都是那几个知识点,比如财政政策工具混淆、弹性系数算错、市场需求曲线记反……这些反复踩坑的地方,就是你的“隐形杀手”。
所以,接下来这13天,目标不能只是“保过”,而是要冲着95分去。给自己留出足够的安全缓冲,才能真正稳稳上岸。
咱们把这13天分成三个阶段来打攻坚战。
第一阶段:第1到第5天,专治“老毛病”
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只有一个——翻旧账。把你最近三次模考的错题全部翻出来,重点盯那些重复出错的题型。别光看答案改完就算了,得问自己:为什么会错?是因为概念不清,还是审题马虎?
如果是知识盲区,比如《经济基础》第三章的市场需求理论搞不明白,那就回到教材,找到对应章节重新过一遍,不用全读,只看你薄弱的部分。这时候教材不是用来通读的,而是当成“查漏补缺”的工具书。
如果是审题问题,比如经常看漏“不包括”或者把“正确”看成“错误”,那就练“圈关键词”的习惯。每做一道题,强迫自己用笔把问题中的关键信息画出来,形成肌肉记忆。
计算题粗心?每天专门练5道高频计算题,像GDP核算、弹性系数这类必考内容,练到条件反射都能写对为止。
第二阶段:第6到第10天,优化答题节奏
你现在知识点掌握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拼的就是策略和效率。
单选题要稳,目标正确率至少85%以上。遇到拿不准的题,别死磕,做个标记先跳过去,等后面做完再回头处理。记住,时间也是分数。
多选题更要讲究策略。原则就一条:“宁可少选,绝不冒险。”只选你100%确定的选项。哪怕只选一个,也能拿0.5分;但如果选错一个,整题归零。这笔账一定要算清楚。
案例分析题有个小技巧:先读问题,再带着问题去材料里找答案。答案尽量用题干里的原话,不要自己发挥。阅卷老师看的是关键词,你写得再多,没踩点也白搭。
第三阶段:第11到第13天,全真模拟+心态稳住
最后三天,每天做一套高质量的冲刺模拟卷,完全按照真实考试时间来——90分钟,中途不喝水不上厕所,连涂答题卡都要模拟一遍。目的是让你的身体和大脑适应考试节奏。
同时,心态特别重要。别熬夜刷题了,越临近考试越要保持规律作息。每天花10分钟安静地冥想一下,清空杂念,告诉自己:“我已经准备好了。” 焦虑的时候,就回想一下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增强信心。
资源方面,优先刷历年真题和权威机构出的冲刺卷,质量高、贴近命题思路。别再去盲目找偏题怪题,浪费时间还打击信心。
还有个小提醒:考前3天就得开始调整生物钟了,确保考试时间段(上午或下午)你的大脑是最清醒的。别等到进考场才想起来自己平时都是晚上学习,白天犯困。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中级经济师备考正迎来智能化升级,AI随身学系统已正式上线。它能根据你的错题数据智能分析薄弱环节,提供个性化复习建议,相当于一位贴身的备考教练,帮你精准发力。

经济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专注在线职业教育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