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级经济师证书含金量高,吸引众多考生报考。虽部分人因专业不符心存疑虑,但该考试无专业限制,学历和工作年限达标即可报名。跨专业报考者可通过了解专业特点、制定科学计划、借助辅助资源等方式备考,顺利报考并通过考试。
中级经济师证书在经济领域乃至众多行业都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对个人职业发展助力显著,吸引着众多人报考。
然而,部分考生在考虑报考时,会因自身所学专业与经济师专业不相关而心生疑虑,担忧无法报考。实际上,中级经济师考试在专业方面并无限制,只要满足对应的学历和工作年限条件,任何专业背景的人员皆可报名。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规定》,报名参加中级经济师考试,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高中毕业并取得初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0年;
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6年;
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4年;
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2年;
具备硕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年;
具备博士学位
从这些条件能够明显看出,学历和工作年限才是报考的关键衡量要素,而非专业。
例如,小张大学学习的是文学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企业从事行政工作,工作满4年后,他打算报考中级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按照规定,由于小张具备本科学历且工作年限符合要求,尽管所学专业与报考专业毫无关联,他依然能够顺利报名。
既然专业没有限制,对于跨专业报考中级经济师的考生而言,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要深入、全面地了解目标专业的考试内容和特点。
中级经济师有10个个专业类别,不同专业的特点鲜明,考试内容也大不相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涉及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等内容,文字性知识点较多,计算题相对较少,记忆性内容占比较大;而金融专业则侧重于货币与金融相关知识,涉及大量金融理论和复杂计算,对考生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
考生可依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选择更契合自己的专业。
其次,制定合理、科学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
跨专业考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可能相对薄弱,与本专业考生相比,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更要提前规划学习时间,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复习。
比如,先系统学习教材内容,搭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对整个专业的知识体系有宏观把握;再通过做练习题巩固知识点,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记忆;最后进行模拟考试,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和要求作答,熟悉考试题型和节奏,提前适应考试氛围,同时通过模拟考试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查漏补缺。
此外,跨专业考生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学习资源来提升学习效果。比如参加专业的培训课程,跟随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获取专业的指导和学习建议;加入学习小组,与其他考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和资料,互相监督、鼓励,共同进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不要让问题积累。
中级经济师考试在专业上不设门槛,无论你是何种专业背景,只要符合学历和工作年限要求就可以报考。
经济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